亿万先生MR


07

2013

-

11

深度剖析我國晶片產業的現狀

作者:


  從iPhone鏈看晶片價值
  
  一部iPhone關鍵零配件可以創造187美元價值。
  
  晶片在製造業的價值鏈中有多重要?以iPhone手機為例,蘋果掌控產品研發設計(*環節)及銷售(第三環節),一部iPhone對蘋果可創造360美元的價值;第二個環節即關鍵零配件,基本由美、日、韓、台所掌控,這些關鍵零配件可以創造187美元價值,中國做組裝,落入富士康袋中的,只有6.54美元。蘋果創造的價值是中國組裝的60倍,美、日、韓、台的關鍵零配件創造的價值是中國組裝的30倍。
  
  企業功利拒造晶片
  
  儘管中國政府十多年來出台系列政策,對晶片產業予以扶持,但由於扶持力度不足,加上風險巨大及投資周期長,內地許多有實力的企業更看重短期投資報酬,從而導致中國的晶片業未有大發展,整個中國大陸市場基本給海外巨頭如台積電、三星、高通和英特爾等壟斷。如中國高科技企業聯想,寧願投資風投甚至農業,都不願投資晶片製造和設計,究其原因,功利化是主因。
  
  組裝微利巨資外流
  
  正因為如此,中國大量白花花的銀子不斷流入外國,許多電腦、手機企業辛苦給他們打工,自己只賺取組裝帶來的微薄利潤。
  
  十數年前,韓國和台灣在政府大力支持下,苦下恆心長期投資晶片產業,韓國已有一條龍的晶片產業鏈。三星生產的晶片滿足了自身電視、手機等產品的用途,更出口全球各地。今年前三季度,三星營業利潤合計人民幣1,627億元,遠遠超過中國眾多高科技企業,當中晶片的貢獻重大。
  
  中國芯痛
  
  ■晶片投資和生產的關鍵成本是折舊費。圖為日本半導體公司工廠。
  
  ——逾九成靠海外今年進口萬二億
  
  一向被全球稱為印鈔機的晶片產業,儘管中國政府十多年來出台系列政策扶持,但因政策不到位、與市場脫節等,原本八成依賴進口的晶片,在需求快速增長帶動下,進口和自產的「剪刀差」(pricescissors)卻日益擴大,增至目前的九成多。據經驗豐富機構預測,今年中國晶片進口量將突破2,000億美元(約12,185億元人民幣),遠超一年石油進口的金額。作為全國晶片需求較為強勁、消耗份額居全國近七成的珠三角,卻無一家先進的晶片製造廠。在中國重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際,這不得不引起人們對中國無芯之痛的深刻反思。
  
  晶片作為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,是大量重要產品的核心部件,廣泛應用於電腦、通訊、交通等眾多重要產業中,一向廣受發達地區的重視,歐美和台灣甚至控制先進技術引入中國大陸。早在2000年,*發佈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18號文件,2011年*又發佈相關的4號文件,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。
  
  內地晶片業落後
  
  中國由此湧現擁有先進制造技術的中芯*、宏力半導體、上海華虹NEC電子等50多家晶片製造企業,十多年來中國晶片產能增長兩倍。但是,中國晶片的製造技術為中低端,僅中芯*擁有12英寸晶圓生產線。
  
  深圳半導體協會副秘書長李明駿指出,與國外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相比,目前內地晶片產業要整整落後1至2代。現在台積電採用28納米製造技術,而作為內地先進的中芯*(0981)還只能做40納米製造技術。而深圳方正微電子甚至目前仍是6英寸生產線。
  
  與製造領域的落後類似的,中國晶片設計產業儘管奮起直追,湧現出了展訊、華為海思等逾500家企業,但中國晶片設計企業大多只是中低端設計。去年前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總銷售額僅為226億元人民幣,而排名全球*的高通公司營業額已達131.8億美元(約803億元人民幣),是中國頭十大晶片企業總銷售額的3.55倍。
  
  扶持政策不到位
  
  一方面是晶片生產和設計與國外同行差距在拉大;另一方面,隨智能手機、平板電腦和智能電視等市場需求出現爆發式增長,因而中國晶片生產遠遠趕不上市場需求。要求匿名的方正微電子一名負責人表示,目前進口和自產晶片的「剪刀差」進一步擴大,晶片進口由十多年前的八成多上升至目前的九成多,中國需求佔全球晶片市場近三成。
  
  有經驗豐富機構預計,2013年中國晶片進口將突破2,000億美元,增幅達三成,除其中600億美元晶片及相關產品出口外,其中貿易逆差突破1,400億美元,超過了去年較大進口量的石油1,200億美元。不願透露名稱的深圳一微電子公司認為,由於*扶持政策不到位和與市場脫節,加上晶片投資周期長風險大,許多企業不願涉足這一領域,因此發展晶片十多年來仍需如此巨大的進口量,不可謂不令人心痛。
  
  投資風險高需*支援
  
  晶片製造屬於資金、技術和人才高度密集的行業,因投資周期長風險高,許多民營企業單憑自身力量抗風險能力有限。從台灣的台積電和韓國三星成功發展晶片製造的經驗看出,晶片產業需要企業巨大資本投入,更需要政府從政策、資金、人才等方面支持。
  
  折舊費高難回本
  
  深圳半導體協會副秘書長李明駿表示,先進的晶片製造生產線動輒要十幾億美元甚至幾十億美元,合計逾60億至100多億元人民幣,這不是一般企業所能承受,自然需要政府的融資支持,加上稅收優惠、人才、資金等方方面面的支持。從台灣地區的台積電和聯電經驗來看,從投產開始出現的虧損持續6至8年後方才盈利;中芯*出現近十年的虧損,目前才出現多季度盈利。
  
  方正微電子負責人表示,從事晶片投資和生產較大的兩大關鍵成本是折舊費和財務費,一條投資60多億元的生產線,每年折舊費十分高,而當剛出現盈利,*上又出現技術升級,因此永遠處於追趕和投入的狀態,這也是其公司投入15億元經營十年仍未能收回成本的原因。
  
  李明駿認為,十多年來*一直扶持晶片製造和設計行業,但是政府扶持離市場過遠,不是完全按市場規律運作,令企業競爭力不足。比如一些專家評審通過的核心晶片,卻離市場需求有一定距離。他表示,針對晶片製造和設計領域,*應加大扶持力度,出台專項資助,並以市場需求為導向,真正發掘有市場競爭能力的企業。根據目前的現狀,未來5年至10年中國自產晶片仍難滿足內地50%的需求。
  
  半導體需求勁商機大
  
  ■從智能手機到智能電飯煲等,均須用到晶片。
  
  受全球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快速增長帶動,全球晶片業迎來巨大商機。資訊科技研究機構IDC上調對今年全球半導體行業收入增長預測至6.9%,預料明年行業收入將繼續增長。台積電、三星今年來業績亮麗,甚至持續虧損多年的中芯*(0981)也迎來持續5個季度盈利,港企晶門科技(2878)亦扭虧為盈。全球晶片業正迎來市場投資機遇。
  
  中芯連續5季盈利增長
  
  港股分析師、中國銀盛資源管理優選策略師郭家耀認為,全球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付運量持續高速增長,帶動半導體需求強勁。中芯*的盈利能力持續改善,收入連續5季錄得增長,公司的產能使用率從低於80%大幅提升至今年第二季的98.5%,毛利率亦大幅改善至20%以上水平。受惠於智能手機的需求上升,加上內地客戶銷售額佔比增加,令公司在通訊業務獲得更多市場份額。中芯日前宣佈,採用中芯嵌入式電可擦除唯讀記憶體平台的*產品獲得銀聯認證。
  
  目前,中國內地6家在銀聯認證的*晶片設計公司中,已有4家選擇中芯為合作夥伴。目前每年約有8億張的需求,其中50%為金融卡類,未來5年複合成長率可超過20%,中芯可望受惠其中。
  
  豐證券評級「增持」
  
  豐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,由於過去10年在管理及經營策略上經歷轉變,相信中芯*目前的盈利能力穩定,運作效率提升,資本支出謹慎,管理有方,該行將其評級由「中性」升至「增持」,目標價由0.64元升至0.67元。
  
  此外,晶門科技與維信諾進行策略合作,共同開發針對智能手機應用的AMOLED顯示驅動器集成電路晶片,其新產品已通過驗證,用於4.6英寸全彩顯示屏,該公司中期業績實現扭虧為盈。
  
  需求占內地七成珠三角無芯投資
  
  受全球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快速增長帶動,晶片業迎來巨大商機。資料圖片
  
  上海、北京和天津均有多家較為先進的晶片工廠。作為世界工廠的珠三角,晶片需求占內地七成,可謂是晶片市場的富礦,卻沒有一家先進的晶片製造廠。珠三角許多企業需要的晶片,均要依靠華東甚至外國或台灣製造,加重成本。
  
  雖然廣東省和深圳市均已出台支持發展晶片產業的政策,但目前深圳只有6英寸的方正微電子工廠和一家賽意法導體封裝工廠。方正微電子有關負責人表示,該公司十年前在深圳龍崗建設6英寸晶片生產線,晶片主要應用於電源、LED、液晶和消費類電子等,公司累計投資15億元,去年產值3億元,但是人工成本上升,原材料價格高企,加上生產技術較國外落後許多,競爭力受到影響。目前公司還未收回成本,僅有一些微利。
  
  丟空生產基地深失發展良機
  
  早在2008年6月下旬,中芯*與深圳市合作,雙方躊躇滿志,宣佈投資15.8億美元,建設包括集成電路技術研究開發中心、一條8英寸晶片生產線和一條12英寸晶片生產線在內的集成電路研發生產基地。但後因中芯*持續虧損和管理層變動帶來政策調整,儘管其廠房已於2009年11月建成,原定於2009年底生產晶片卻一直未有進展,廠房空置了近4年,錯失發展機會。
  
  業內士人稱,致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廣東和深圳對此應深入反思。不過業內人士透露,中芯*深圳工廠有啟動的跡象,目前在持續招聘人才。
  
  邁4G時代現超車機會
  
  儘管中國企業在晶片製造和設計方面處於落後局面,但4G時代的來臨,為一些立志圖強的中國企業帶來彎道超車的機會。
  
  華強電子產業研究所分析師潘九堂認為,4G手機的大規模商用較快也要到明年下半年。4G時代帶來巨大的產業機會,目前全球只有高通、海思和Marvell等少數幾家已經開發成功全制式的4G手機晶片,像英偉達和博通等*廠商還需要半年到一年,這為國產晶片商提供了一定機會。他稱,目前海思、展訊、創毅視訊、聯芯科技、聯發科等中國廠商均已涉足TD-LTE(4G)晶片設計生產。
  
  海思「含金量很足」
  
  華為海思則是除了高通以外單一已經量產出貨的廠商,其產品在中國、亞太、日本、歐洲、拉美等全球市場大規模發貨,被業內認為「含金量很足」。
  
  中興通訊亦在發力手機晶片領域。該公司執行副總裁何士友稱,手機晶片的佈局需要未雨綢繆,如果掌握不了核心技術,沒有什麼好的商業營運模式,企業很難生存,所以公司將在4G核心技術方面投入更多資金和人才,以迎接技術挑戰和爭奪相關機遇。
  
  iSuppli半導體優選分析師顧文軍強調,如果中國現在不大力發展晶片產業,將會浪費較後的機會。否則等到下一個周期來臨時,似乎又回到原來的起點。